ZARHYRA AUTHOR

  • 首頁
  • 國際政治 
    • 新頁面 3
    • 新頁面 5
    • 新頁面 20
  • 軍事事務 
    • 武裝衝突
    • 國際軍工發展
    • 本國軍事
    • 民間力量
  • 事件解讀 
    • 國際恐怖主義
    • 國內社會案件
    • 國際獨立事件
  • 議題評析 
    • LGBTQ正反面
    • 出生率衍生
    • 勞動權益與薪資水平
    • 房地產影響
    • 死刑存續
    • 能源與環境
    • 醫療隱患
  • 名哲言理 
    • 古典時代哲學
    • 中世紀後哲學
    • 近代哲學
    • 中國哲學
    • 日本文豪哲學
  • 專題文案 
    • 文人先賢的詩意罵人
    • 愛情是世界永恆且不變的主題
    • 潰堤在成年人的世界是沉默且平靜
    • 看破世界的捷徑是先認識自己
  • 獨立創作 
    • Warhammer 40K
    • 無火者
  • …  
    • 首頁
    • 國際政治 
      • 新頁面 3
      • 新頁面 5
      • 新頁面 20
    • 軍事事務 
      • 武裝衝突
      • 國際軍工發展
      • 本國軍事
      • 民間力量
    • 事件解讀 
      • 國際恐怖主義
      • 國內社會案件
      • 國際獨立事件
    • 議題評析 
      • LGBTQ正反面
      • 出生率衍生
      • 勞動權益與薪資水平
      • 房地產影響
      • 死刑存續
      • 能源與環境
      • 醫療隱患
    • 名哲言理 
      • 古典時代哲學
      • 中世紀後哲學
      • 近代哲學
      • 中國哲學
      • 日本文豪哲學
    • 專題文案 
      • 文人先賢的詩意罵人
      • 愛情是世界永恆且不變的主題
      • 潰堤在成年人的世界是沉默且平靜
      • 看破世界的捷徑是先認識自己
    • 獨立創作 
      • Warhammer 40K
      • 無火者
聯繫筆者

ZARHYRA AUTHOR

  • 首頁
  • 國際政治 
    • 新頁面 3
    • 新頁面 5
    • 新頁面 20
  • 軍事事務 
    • 武裝衝突
    • 國際軍工發展
    • 本國軍事
    • 民間力量
  • 事件解讀 
    • 國際恐怖主義
    • 國內社會案件
    • 國際獨立事件
  • 議題評析 
    • LGBTQ正反面
    • 出生率衍生
    • 勞動權益與薪資水平
    • 房地產影響
    • 死刑存續
    • 能源與環境
    • 醫療隱患
  • 名哲言理 
    • 古典時代哲學
    • 中世紀後哲學
    • 近代哲學
    • 中國哲學
    • 日本文豪哲學
  • 專題文案 
    • 文人先賢的詩意罵人
    • 愛情是世界永恆且不變的主題
    • 潰堤在成年人的世界是沉默且平靜
    • 看破世界的捷徑是先認識自己
  • 獨立創作 
    • Warhammer 40K
    • 無火者
  • …  
    • 首頁
    • 國際政治 
      • 新頁面 3
      • 新頁面 5
      • 新頁面 20
    • 軍事事務 
      • 武裝衝突
      • 國際軍工發展
      • 本國軍事
      • 民間力量
    • 事件解讀 
      • 國際恐怖主義
      • 國內社會案件
      • 國際獨立事件
    • 議題評析 
      • LGBTQ正反面
      • 出生率衍生
      • 勞動權益與薪資水平
      • 房地產影響
      • 死刑存續
      • 能源與環境
      • 醫療隱患
    • 名哲言理 
      • 古典時代哲學
      • 中世紀後哲學
      • 近代哲學
      • 中國哲學
      • 日本文豪哲學
    • 專題文案 
      • 文人先賢的詩意罵人
      • 愛情是世界永恆且不變的主題
      • 潰堤在成年人的世界是沉默且平靜
      • 看破世界的捷徑是先認識自己
    • 獨立創作 
      • Warhammer 40K
      • 無火者
聯繫筆者

Lucretius - 盧克萊修

伊比鳩魯學派

· Ancient philosophy - Greek philosophers

"提圖斯.盧克萊修.卡魯斯,一位羅馬詩人和哲學家。知名的作品為哲學大作《自然論》,一部關於享樂主義原則和哲學的教學作品,通常被譯為《自然的本質》,有時也少量被譯為《宇宙的本質》。"

"Titus Lucretius Carus (/ˈtaɪtəs luːˈkriːʃəs/ TY-təs loo-KREE-shəs, Latin: [ˈtitus luˈkreːti.us ˈkaːrus]; c. 99 – c. 55 BC) was a Roman poet and philosopher. His only known work is the philosophical poem De rerum natura, a didactic work about the tenets and philosophy of Epicureanism, which usually i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s On the Nature of Things—and somewhat less often as On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Lucretius's life; the only certainty is that he was either a friend or client of Gaius Memmius, to whom the poem was addressed and dedicated. De rerum natura was a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the Augustan poets, particularly Virgil (in his Aeneid and Georgic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on the Eclogues) and Horace.

The work was almost lost during the Middle Ages, but was rediscovered in 1417 in a monastery in Germany by Poggio Bracciolini and i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both in the development of atomism (Lucretius w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Pierre Gassendi) and the efforts of various figures of the Enlightenment era to construct a new Christian humanism."

關於盧克萊修的生平,歷史學家所知甚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是當時在羅馬上層很有影響力的貴族詩人蓋烏斯·梅米烏斯的朋友或門客,《物性論》一書就是獻給梅米烏斯的。西塞羅在寫給弟弟昆圖斯的書信中簡短地提到盧克萊修,但只是提到名字並讚賞其才華而已;有的學者據此認為,《物性論》最初就是由西塞羅出版的。

維吉爾引用過盧克萊修的詩句,但這對確定盧克萊修的生平毫無幫助。4世紀時的兩位教會作家埃利烏斯·多納圖斯和聖哲羅姆的著作中有關於盧克萊修的一些極簡短的記述,通過它們可大致推斷出盧克萊修的生卒年;當然,這兩位教會作家的記述的可靠性也存疑。

從盧克萊修的唯一傳世作品《物性論》來看,他是個伊壁鳩魯學派的學者。與不少前蘇格拉底時期的哲學家一樣,他用詩歌的方式來闡述哲學思想。《物性論》一詩分為6卷,用抑揚六步格寫成,其內容主要是闡明伊壁鳩魯的哲學,尤其是原子論學說。由於伊壁鳩魯本人著作的大量散失,盧克萊修的《物性論》對研究伊壁鳩魯學派的思想具有重大意義。

從其著作來看,盧克萊修可歸為唯物主義者。他反對當時盛行的畢達哥拉斯學派關於靈魂不滅和輪迴轉世的學說。盧克萊修亦反對神創論,認為物質的存在是永恆的,整個世界包括神都是由原子組成的。

1.

"Tantum religio potuit suadere malorum."

宗教在勸人做錯事方面具有如此強大的力量。

2.

"Nullam rem e nihilo gigni divinitus umquam."

沒有任何事物是靠神聖力量從無到有的。

3.

"Nil posse creari de nihilo."

沒有什麼可以從無中產生。

4.

"Haud igitur redit ad nihilum res ulla."

許多事物的原爆點是無法用眼睛看見的。

5.

"Suave mari magno turbantibus aequora ventis

e terra magnum alterius spectare laborem;

non quia vexari quemquamst jucunda voluptas,

sed quibus ipse malis careas quia cernere suave est."

當風暴掠過大海時,從岸上凝視著他人的巨大苦難是令人愉快的:不是因為任何人的苦難都是一種令人愉悅的快樂,而是因為意識到痛苦不在自己身上,這是令人愉快的。

6.

"Omnis cum in tenebris praesertim vita laboret."

人生就是一場在黑暗中的無止盡鬥爭。

7.

"Dum taxat, rerum magnarum parva potest res exemplare dare et vestigia notitiae."

就目前而言,一件小事可以造就一件大事,勇敢地留下足跡。

8.

"Quo Magis in dubiis hominem spectare periclis convenit adversisque in rebus noscere qui sat;

nam verae voces tum demum pectore ab imo eliciuntur et eripitur persona, manet res."

觀察一個人在危險的時候、逆境的時候,更能看出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因為到了那時,真理的話語終於從他的內心深處被抽出,面具被撕掉,現實嶄露無遺。

9.

"Nil igitur mors est ad nos neque pertinet hilum,

quandoquidem natura animi mortalis habetur."

死亡對我們來說毫無意義,一點也不重要,因為心的本質本就是是必死的。

10.

"Nam cupide conculcatur nimis ante metutum."

人們渴望將他們曾經過於恐懼的事物踩在腳下。

11.

"Sic volvenda aetas commutat tempora rerum,

Quod fuit in pretio, fit nullo denique Honore."

時間的流逝會改變事物的季節。本來有價值的東西,反過來就變得毫無價值了。

 

上一篇
Epicurus - 伊壁鳩魯
下一篇
Zeno of Citium - 芝諾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